進入五月,位于江門恩平市七星坑原始次森林保護區內的星灣茶場,種植了40多年的老茶樹又迎來一年一波的蟲害,面對眾多在樹葉間飛跳,吸吮茶樹嫩葉的害蟲——小綠葉蟬,往年愁容滿面的場主吳小敏今年卻面露喜色,因為,這些被綠葉蟬蟲叮咬過的茶葉就是近年來聲名鵲起的蟬茶。 ![]() 七星坑原始次森林保護區
上世紀70年代,在恩平市那吉鎮的七星坑原始次森林保護區內,當地人種上200多畝的優質云南大葉茶樹,幾十年時間過去了,這些養在深山的茶葉卻一直不為外間所識,村民所摘的茶葉粗加工后賣出價格非常低廉。 到了2016年,這些茶場逐漸荒廢。正當村委會干部為這200多畝茶場經營而發愁時,來了一位“不速之客”,承包了他們為之發愁的茶場,她就是后來創辦星灣茶廠的恩平市女青年吳小敏。 其實,吳小敏對這片茶山鐘情已久,自小喜歡喝茶的她,因親人的工作關系,經常來七星坑自然保護區親山樂水,她說,茶場里有高大的南洋楹遮擋猛烈的陽光,地下有腐殖質土壤,山下就是錦江水庫,茶場經常云蒸霧繞,到日出時在大樹的遮擋下,茶樹受到的光照恰到好處,這正是生長優質茶葉的最佳環境。 ![]() 茶場內種有高大的樹來遮擋陽光
吳小敏承包星灣茶場一事傳到有“茶半仙”之稱的韋勤積耳中,他原在廣東省國營恩平大槐華僑工作,在大槐農場茶葉生產豐盛時期,韋勤積的茶樹管理及茶葉制作技藝,成為廣東省茶葉生產界公認的高手。然而,時代發展,茶業因農民大多進城務工,無人肯干這日出日曬、雨來雨淋的茶農活兒而日漸式微。 正當韋勤積常常為自己的茶葉技藝瀕臨失傳而懊惱不已的時候,吳小敏接管星灣茶場,并要以他為師,他當即收下吳小敏為“關門弟子”。自此,吳小敏隨年過八旬的韋勤積苦學茶樹栽培技術和茶葉制作技藝。 由于星灣茶場毗鄰錦江水庫水源地,茶場不能施用化肥、農藥、除草劑,而茶場所處的原始森林區域每年都會經受小綠葉蟬蟲害的肆虐,茶樹只能靠自身抵抗力抗擊害蟲的侵襲。每年5月間,大規模的小綠葉蟬的飛臨成為陳小敏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。 ![]() 小綠葉蟬咬過的茶葉
然而,近年來隨著蟬茶的興起,星灣茶場的劣勢反而成為了優勢。據陳小敏介紹,小綠葉蟬吸茶芽茶汁后,茶葉受到創傷刺激后啟動愈傷組織產生新生組織,制作出來的茶葉的茶湯有清澈鮮麗的琥珀色,花果香馥郁,含有一種類似蜜的香氣,味道非常特別。 蟬茶一說最早起源于臺灣,著名的臺灣東方美人茶就是蟬茶,當地制茶有“蟲做一半,人做一半”之說。 吳小敏表示,隨著星灣茶場蟬茶的打造,以蟬茶為媒,小綠葉蟬蟲為江門茶葉種植咬出新天地,茶產業也會躍上新臺階。(陳浩光 馮創志 ) |